健康热线-微信同号

13937911818

给孩子的动力“续航”

时间2025-10-29 10:45:18    作者:528心理咨询

  洛阳曙光528心理专家说,给孩子的动力“续航”。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,动力如同引擎,驱动着他们探索世界、攻克难题、追逐梦想。但这份动力并非恒定不变的“永动机”,它会在枯燥的重复中衰减,在失败的挫折中动摇,在迷茫的未知中停滞。作为家长,我们无需强迫孩子“时刻满电”,而是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,为他们的动力续航,让内在的热爱成为长久的驱动力。

2911.jpg

    一、拒绝“结果绑架”,用过程认可筑牢动力根基 

    许多家长习惯将“动力”与“成绩”“成果”直接挂钩,孩子考了高分、拿到奖状才给予夸赞,反之则批评指责。这种“结果导向”的评价方式,会让孩子误以为动力的唯一目标就是“被认可”,一旦遭遇失败,动力便会瞬间崩塌。真正能滋养动力的,是对过程的关注与肯定。

   当孩子为了解一道数学题,反复演算半小时不放弃时,比起“终于做出来了,真聪明”,“妈妈看到你刚才一直在调整思路,即使算错了也没泄气,这份坚持特别棒”的表述,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自身努力的价值;当孩子尝试画画,画面或许不够精致,但如果我们说“你用的颜色搭配很有创意,能和妈妈说说画里这个小房子的故事吗”,会比“画得一般,下次照着模板画”更能激发他们继续创作的热情。认可过程中的专注、坚持与思考,能让孩子明白,努力本身就是意义,这份对自我价值的肯定,正是动力最坚实的根基。 

t002.gif

  二、拆解“宏大目标”,用小步成功激活动力循环 

 “我想考全班第一”“我要学会弹钢琴”,孩子时常会立下宏大的目标,但这些目标往往因过于遥远而显得难以触及,久而久之便会让人望而却步,消磨动力。此时,家长需要做的是成为“目标拆解师”,帮助孩子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小任务,用“小成功”积累“大信心”,激活动力的正向循环。 

   如果孩子希望提升英语成绩,不必一开始就要求“期末考90分”,可以先设定“本周每天背5个单词并能默写”的小目标。当孩子完成后,给予及时的鼓励,比如“这五天的单词你都掌握了,按照这个节奏,英语水平肯定会稳步提升”。接着再设定“每周能独立读懂一篇短篇英语故事”的下一个小目标,让孩子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感受到自己的进步。每一次小目标的达成,都是一次动力的“充电”,当孩子在循序渐进中看到自己的成长,便会更有勇气挑战更高的目标,形成“完成小目标—获得成就感—更有动力—挑战大目标”的良性循环。 

  三、尊重“个体差异”,用兴趣自由释放动力潜能 

   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他们的兴趣点、天赋与节奏各不相同。有些家长急于让孩子“跟上节奏”,盲目跟风报各种兴趣班、补习班,将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,却忽略了真正的动力往往源于内心的热爱。当孩子被迫做不感兴趣的事情时,动力便会转化为抵触与敷衍;而当兴趣被尊重、被呵护时,孩子会主动投入时间与精力,迸发出惊人的潜能。 

2912.jpg

   有的孩子对数字敏感,喜欢拆解玩具研究内部结构,家长不必急于纠正“破坏行为”,可以为他准备简单的机械组装套装,引导他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;有的孩子偏爱文字,总爱抱着绘本自言自语,家长无需强迫他去学绘画、学乐器,不妨多带他去图书馆,鼓励他写下自己的小故事。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,意味着接受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允许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自由探索。当孩子能在热爱的事情中获得快乐与满足,这份内在的驱动力会远比外部的催促更持久,也更有力量。 

   四、接纳“暂时停滞”,用包容理解守护动力火种 

   成长之路从非一帆风顺,孩子的动力也难免会有“停滞期”:可能是连续几次考试失利后,不愿再主动学习;可能是练习舞蹈遭遇瓶颈后,抗拒去培训班;可能是热情褪去后,对曾经喜欢的事情提不起兴趣。此时,家长的包容与理解,是守护动力火种的关键。

t005.png

   不要在孩子停滞时急于指责“你怎么这么没毅力”“别人都在进步,就你在后退”,这样的话语只会让孩子更加自卑与抵触。不妨蹲下来,和孩子平等沟通:“妈妈知道你最近感觉有点难,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?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。”如果孩子暂时不想面对,也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,告诉他们“没关系,我们可以先休息几天,调整好状态再出发”。接纳孩子的暂时停滞,意味着我们明白成长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。在孩子需要支持时给予陪伴,在他们想要退缩时给予鼓励,这份包容会让孩子感受到,即使暂时没有动力,也依然被爱与接纳,而这份安全感,正是他们重新点燃动力的勇气来源。 

   洛阳曙光528心理专家说,让孩子保持动力,从来不是靠强迫与催促,而是用智慧的引导与温暖的陪伴,为他们搭建一个允许尝试、接纳失败、尊重热爱的成长环境。当孩子在过程中被认可、在小步中获成功、在兴趣中得自由、在停滞时被包容,内在的动力便会自然生长,驱动着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,主动探索、勇敢前行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